一、机插秧苗的要求
根据插秧机栽插作业的技术特点,目前推广使用的是4—6行手扶式低速插秧机和6—8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,对秧苗要求基本一致。机插秧苗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基本要求:
1.秧块要标准,秧苗分布均匀,根系盘结,能适合机械栽插。
2.秧苗个体健壮,无病虫害,能满足高产的要求。
3.秧块的标准尺寸长58厘米,宽28厘米,厚2—2.5厘米。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,宽度与厚度最关键。宽度大于28厘米,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送秧受阻,引起漏插,同样宽度不足28厘米也会导致漏插。若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,都会导致植伤加重,从而影响栽插质量。
4.机插秧苗均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,杂优品种一般秧龄为15—20天,3.5—4.0叶龄内移栽优势明显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可通过观察秧苗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秧苗好与坏。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是:茎基粗扁,俗称“扁蒲秧”,叶挺色绿,根多色白,植株矮壮,无病株和虫害。
二、育秧前的准备工作
秧板田选择排灌和交通方便,便于管理的田块,经耕整沉淀后的育秧田作育秧板之用其所长,要求提前放干水,制作育秧板宽1.4米,沟宽0.5—0.6米的尺寸拉线制作秧板秧沟。要求育秧板达到:实、平、光、直。不准育秧板表面有水(在有条件的可对育秧田进行喷洒消毒)。
1.营养土准备
营养土是塘泥,沟泥或过冬的菜园土等,但在使用前必须过筛,防止大体积泥块压倒秧种,同时营养土不能使用打过除草剂的土。
2.种子准备和处理
(1)品种选择: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部门推荐,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。
(2)用种量:按地区实际,一般杂优稻每亩用种量为1.2—1.7公斤,常规稻3—3.5公斤为宜。
(3)晒种:浸种前要晒种1—2天,晒种有诸多好处,其一、增强种皮的透性,使种子内部获得较好的氧气;其二、使种子含水量一致,萌发整齐;其三、利用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。
(4)发芽试验:晒后的种子要进行发芽试验,要求选用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0%,发芽势大于85%以上。
(5)精选种子:采用每升水加食盐20克,水液比要提高0.01进行精选种子。籼稻一般为1.06,粳稻一般为1.10。经过盐水选种的种子,一定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谷种1—2次,除去附在种子上的盐份,防止影响种子发芽。
(6)药剂浸种: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浸种,可选用“使白克”或“施保克”2毫升加“吡虫啉”10克兑水6—7升配成浸种药液,浸种量为5公斤,主要防治稻瘟病,白叶病等病菌。
浸种时间应根据气候和品种而定,春季气温较低,浸泡时间可长一点,夏季气温高,浸泡的时间可短一点,一般在2—3天,使谷种充分吸足水份,种谷壳透明,米粒腹白可见为准。
种子催芽:稻种破胸催芽的方法很多,我们主要介绍一种常用简单的方法。春季将浸泡后的稻种用38℃左右的温水浸泡4—5小时,再把稻种捞起堆放在垫有稻草麻袋或草席上,每隔2小时左右淋上38—40摄氏度的温水,又用几层麻袋或稻草盖好保温,一般催芽时间春季为15—16小时,夏季为12—13小时,催芽率达到90%以上。
但催芽时要注意:1要每隔1小时检查稻种一次,发现稻种干或温度低于35℃,需淋上38—40℃的温水,同时将谷种上下翻动,使稻种的温度上下一致;2要注意控制种芽长度,种芽长度在1毫米内为宜;3破胸催芽后的谷种在室内摊晾芽4—6小时;4软盘及其他材料准备,软盘数一般按每亩15—20个,常规品种20个,杂优种15个,同时需要相应的塑料薄膜、竹竿、方木料及绳子等。
三、播种
1.铺放秧盘:将秧盘短边对短边两排平铺在育秧板上,盘的飞边重叠,每个盘底紧贴育秧板面,辅完秧盘后,四周要用2X3厘米方木条固定,防止育秧播种过程中秧盘变形,根据农艺合理密植要求,一般每亩大田用盘量20个左右。
2.泥将拌肥:水稻机插水田拌浆育秧技术,将育秧沟中的稀泥浆经过拌肥后作为育秧床上之用,其操作方法是:(1)先将育秧沟中泥浆再次踩烂,并清除杂物;(2)检查泥浆稀稠度,一般常以手抓泥浆不大容易从指缝中流出为宜;(3)用水瓢取沟中泥浆,装入容积约为10升的塑料水桶,再放入粉碎(或溶解液)的壮秧剂50克,将壮秧剂与泥浆搅伴均匀,每桶泥浆可铺三个育秧盘,相对每盘用壮秧剂17克。
3.匀铺泥浆:将拌肥后的泥浆用水瓢瓢进育秧盘后,然后用刮板刮平,保证盘中泥浆厚度在2—2.5厘米,定浆1个小时左右才能播种。
4.播种:播种时可采用几亩的谷种一次撒播,先播边缘,从稀到密,再播中间,分2—3次播匀。不熟练播种的,可按盘称种精播,一般常规稻每盘播芽谷为120—130克,杂交稻为80—100克。采用何种播种方法,要求尽可能均匀,每平方厘米常规种1—3粒,杂优种1—1.5粒为宜。
5.压种入泥或撒覆种土:播完种后,可用一空秧盘对齐放在播种后的秧盘面,将稻种轻压入泥,或者用其他工具压入泥,注意不移动播好的稻种,压种深度以谷种不露泥面为准。
有条件的也可将经过粉碎,直径在2—4毫米过筛细土来盖种,覆土量以盖没种子为宜,厚度为3毫米左右,注意覆土要均匀,且覆土后不要对表土撒水,以免板结影响出苗。
6.封膜盖草:芽谷播后必须经过一定高温高湿才能出苗整齐.一般要求温度28—35℃,湿度在90%以上。为此,播种后要封膜盖草,控温保湿促齐苗。春播时要搭建拱棚覆盖薄膜保温保湿,棚内的温度超过39℃时,把两头薄膜揭开,通过透气降温;在夏播时,可用遮阳网盖芽谷,有利于芽谷保齐苗。如果秧田有鼠害严重,需要在田头地角撒放灭鼠药。
四、苗期管理
俗话说:秧好半季稻,苗好产量高。秧苗好,对插下大田后秧苗生长快,分蘖、有效穗数和谷粒重起到很大的作用,是高产的有利保证。
1.揭膜炼苗:一般在播后3—5天,苗高2厘米左右,阴天气温在18℃以上时开始揭膜揭草炼苗,揭膜的原则是阴天上午揭,小雨雨前揭,大雨雨后揭。当温度低于12摄氏度时,适当推迟揭膜时间,或做到日揭夜盖。
2.水份管理:揭膜揭草时要灌齐沟水,对缺水的要补水,保证床土湿润;在气温低于12℃时或遇到春寒时,要灌齐沟水保温;气温高时可灌充足的水降温,雨季要注意排水,起秧移载前应控水练苗2—3天。
3.肥管理:在育秧过程中,要看苗情和气候等情况,施用断奶肥和送嫁肥。
(1)播种7—8天,秧苗在一叶一心时,因长势差时,可按每盘秧用尿素2克兑水200克,于傍晚苗吐露时喷施,注意喷后要用清水洗苗叶。
(2)在秧苗稀栽前3—4天,可施送嫁肥,肥量一般为每盘秧用尿素1克左右兑水200克,在傍晚喷施叶苗,喷后用清水洗苗叶。
(3)注意肥水配比和肥料用量,宁稀勿浓,宁少勿多,严禁将肥料直接撒在秧盘上。
1.防治病害
在育秧期间一般病害的,有稻瘟病、立枯病和棉腐病。稻瘟病用富士一号或使白克兑水2000倍喷施防治;立枯病和棉腐病可用敌克松1000—1500倍药液喷施防治;在秧苗的病情无法判断时,请当地农业部门诊断施药。
2.起秧移栽
机插育秧起运移栽时,只要不卷叶,不用洒水,有条件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,亦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,叠放于运秧苗车,堆放层数一般2—3层为宜,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,运到田头应卸下放平利于机插。
五、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体会
据有关机械化插秧技术资料介绍,机械插秧优势明显,每公顷增产750公斤以上,每公顷节省劳动力30—45个,节省施用化肥、农药成本20元以上,节约用种成本10—20元,而且禾稻抗倒伏,减少病虫害。这项农机技术推广应用,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,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,利国利民。软盘育秧是机械化插秧的关键环节,水稻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比较高,苗龄短、秧苗壮、稠密、根系好、苗高15—20厘米,育秧蓬,室温度适宜,管理要精细、科学,确保秧苗的生长,满足机插秧的技术需要。因此,要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,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,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,财政的投入,制定宏观的促进措施,改善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,培训一大批推广人员又懂技术,敢于实践,大胆指导的技术人才,建立多形式的农机大户,种粮专业户与农经营合作组织,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不断发展。